焦糖色是一种人工色素,主要由糖类物质在高温下经过脱水、分解和聚合反应生成。其具体成分和特性如下:
一、原料与制作方法
原料 以蔗糖、木糖、葡萄糖等淀粉糖类为基本原料,部分产品可能添加饴糖、糖蜜、转化糖等辅助原料。
制作工艺
通过高温加热(通常达170℃以上)使糖类发生脱水、分解和聚合反应,生成深褐色或黑褐色的色素物质。工业生产中常使用氨水、硫酸铵等催化剂,并通过分步反应控制颜色深度。
二、分类与安全性
根据制作工艺不同,焦糖色分为以下四类:
普通焦糖(E150a): 最常用类型,适用于糖果、酱料、饮料等; 苛性亚硫酸盐焦糖(E150b)
氨法焦糖(E150c):使用氨水作为催化剂,安全性较高;
亚硫酸铵法焦糖(E150d):含亚硫酸铵防腐剂,适用于复合调味料等。
安全性:所有正规生产的焦糖色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需注意使用量(每日摄入量≤20mg/kg体重)。
三、应用领域
焦糖色在食品、饮料、化妆品等行业应用广泛,常见于:
食品类:糖果、饼干、酱料、酱油、啤酒、碳酸饮料等;
非食品类:医药、化妆品(如口红、指甲油)。
四、其他说明
家庭熬制的糖色与工业焦糖色存在差异:
颜色深度:工业产品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颜色更均匀、深邃;
卫生标准:工业生产需符合食品安全规范,家庭熬制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
综上,焦糖色是糖类高温转化的产物,通过工业化生产实现规模化应用,安全性较高但需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