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基础沉降观测规范标准?

59

基础沉降观测规范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观测点布设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位置,如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对于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也应布设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应设置标志,并应便于观测和保护。

观测设备与方法

沉降观测应使用精细水准仪(S1或S05级)和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测量理论。

观测方法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详细情况选择,并能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程序。

观测时间要求

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也应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相邻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

数据处理与分析

沉降观测数据应及时提交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内容应详细规定。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特殊情况下的观测要求

若遇到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口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特殊情况,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规范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中有关于沉降观测的详细规定。

《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 55018-2021)和《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2020)中也有关于变形监测点布设和沉降观测的相关规定。

这些规范标准旨在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规范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