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选择不上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民间融资失败:
蒙牛在尝试民间融资时,遇到了多次困难。国内一家知名公司要求51%的控股权,蒙牛没有答应;另一家大企业被竞争对手劝住;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因主管突然被调走而搁置了投资意向。
不具备上市条件:
在国内,蒙牛不具备上市创业板的条件,而如果选择A股上市,需要等待漫长的上市前辅导期,这对于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蒙牛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在国际上,蒙牛也不具备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条件,香港二板市场的流通性差,机构投资者不感兴趣,这会导致企业再融资困难,不利于长远发展。
银行筹款难:
蒙牛在早期也面临银行筹款困难,这进一步限制了其通过传统渠道进行融资的能力。
外资PE的吸引力:
由于上述原因,蒙牛最终选择了外资PE的方式。外资PE机构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还能带来其他资源和经验,有助于蒙牛的国际化发展。
股权结构问题:
蒙牛在成立初期采用的是有限公司形式,保持股权结构相对自由开放,但这也意味着后续融资需要不断增加注册资本,而不是通过发行股票来吸引投资者。
市场环境和时机:
蒙牛在2007年表示没有发行A股计划,认为当时的市场环境不适合上市。此外,蒙牛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股价暴跌,为了不让外资收购,中粮收购了蒙牛20%的股权,使其成为国企。这些事件也对蒙牛上市的计划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蒙牛选择不上市主要是由于民间融资失败、不具备上市条件、银行筹款难、股权结构问题以及市场环境和时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