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每年发大水的原因主要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地势以及水文条件等因素有关。
地理位置:
江西省位于长江以南,地形以三面环山、北面敞开为特点,水系与长江相连。这种地形结构使得当流域内短时间内集中降水时,洪水容易从三面向中心聚集,从而产生洪水灾害。
气候特征:
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雨量丰沛,尤其是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夏季的暴雨集中,单站一日最大暴雨量通常在150~300毫米之间,这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地形地势:
江西地势较低且地形多山,汇聚了来自江南、华南、中原等地区的雨水和洪水。这种地形条件使得江西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水文条件:
江西省内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湖泊与长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鄱阳湖等湖泊会发挥分流作用,但当湖泊水满后,多余的水量会流向其支流,导致下游地区容易发生洪水。
气候变化:
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江西省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文条件复杂,进一步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人类活动:
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堤坝等防洪设施不完善,加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导致江西年年洪涝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江西省每年发大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地势、水文条件、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灾害,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综合性的防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