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是由 战国时期的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名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到了汉代,庄子被尊称为南华真人,其著作也被尊为《南华经》。《庄子》与《老子》《周易》并称为“三玄”。
《庄子》的流传至今,经历了历代学者的不断研究和注解。其中,比较著名的注本和译本包括:
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释》,这本书采用王孝鱼点校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庄子》原文作底本,参考了古今中外六十多种注本或论述,对《庄子》各篇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和今译。
傅佩荣的《逍遥之乐谈庄子》,这本书是傅佩荣解读庄子本人思想和《庄子》一书所蕴含哲理的全新作品。
韩鹏杰的《庄子说什么》,这本书适合面向专业研读庄子的入门书,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帮助读者化解人生及精神上的困境。
张远山的《相忘于江湖:庄子与战国时代》,这本书是张远山结合自身所学与一些历史缩影创作的《庄子生平》,内容具有趣味性,能引人步入庄子的世界。
释德清的《庄子内篇注》,这本书在思想深度上有着很高的修为,对《庄子》的理解有独特的洞察力。
此外,还有晋代司马彪、孟康、崔撰、向秀等人的注本,唐代成玄英的注疏,以及历代其他学者的研究和注解。
这些书籍各有特色,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如果需要深入研究庄子思想,建议从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释》入手,结合其他学者的注本和研究成果,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庄子》的深邃思想。如果是为了普及阅读,可以选择傅佩荣的《逍遥之乐谈庄子》或韩鹏杰的《庄子说什么》,这些书籍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