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密意识不高
部分人员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失密造成的危害性、泄密途径的多样性认识不到位,保密工作意识淡薄,防护意识不足。
防范措施不到位
必要的保密设施设备配备不足,老化设施设备更新不及时,保密技术措施不过硬,制约了保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专业人员缺乏
多数基层单位受人员编制限制,无法配备专职保密工作人员,缺乏网络系统专业管理维护人员,给计算机管理和利用带来极大不便,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存在一定隐患。
对专(兼)职保密工作人员的培训少,业务素质、工作水平不高,容易造成工作疏忽、遗漏。
保密制度不完善
部分基层单位未建立健全保密制度,致使保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认为上级文件完善详细,未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新的保密制度。
一直沿用旧制度,与时代发展、业务工作需要不相适应。
新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束之高阁,未对保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无法有效推行。
领导责任制未落实
部分领导把责任落实在“书面上”,虽签订有关责任书,但未有效督促和推进保密工作。
少数领导对具体领导责任把握不清,往往“一签了之”,难以发挥监督约束作用。
技术手段更新不及时
在数字化时代,保密工作要求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加强信息安全,但部分单位未能及时更新技术手段,如火墙防护系统、备份和恢复技术等。
保密人员意识不够
保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是导致保密工作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不了解哪些信息属于敏感信息,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这些信息。
建议
加强保密意识教育:通过培训和宣传,增强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保密意识。
完善保密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更新技术手段:及时更新保密技术手段,如加强火墙防护系统、备份和恢复技术等。
加强保密人员培训:定期为保密人员提供专业的保密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领导责任,确保领导能够有效督促和推进保密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保密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