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有以下几种:
狄:
先秦时期,中原王朝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
胡:
汉朝开始后,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
东胡:
先秦时代东北的一个民族称为东胡,后分为乌桓和鲜卑两族。
肃慎:
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曾有过很多称呼,如扶余、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等。
勿吉:
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勿吉,隋唐时期被称为靺鞨。
靺鞨:
隋唐时期东北的一个民族,也被称为靺鞨。
女真:
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曾被称为扶余、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等,在唐朝初期被称为女真族。
满洲:
清代建立后,清太宗皇太极将统一的本民族从龙六十六部各自的自称统一废除,改族名为满洲,延传至今。
乌桓:
东胡的一支,后成为独立的民族。
鲜卑:
东胡的另一支,后成为独立的民族,并曾建立北魏等政权。
高句丽:
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是一个跨越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的边疆政权,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
契丹:
族源契丹,辽宋时期建立辽朝。
库莫奚:
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
室韦:
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
鄂伦春:
东北地域土著民族,清朝以前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
柯尔克孜:
有“山里放牧人”或者“草原人”等含义。
锡伯:
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
达斡尔:
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
这些称谓反映了东北古代少数民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演变。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