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关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案例分析?

59

关于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案例分析,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原则与举证责任分配

"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需提供证据和规范性文件;原告可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但证据不成立不免除被告责任。

特殊情形下的举证责任倒置

- 行政赔偿/补偿案件:

原告需证明损害事实及损失程度,因被告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

- 起诉被告不作为案件:原告需提供曾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被告应主动履职或原告因正当理由无法提供的除外。

二、典型案例分析

行政处罚案件(如交通违章罚款)

- 案例:

张先生因交通违章被罚款200元,认为处罚过重且缺乏依据,提起行政诉讼。交警部门提供现场照片、执法录像等证据,法院认定处罚合法,驳回张先生诉求。

- 法律分析:交警部门作为被告,依法承担举证责任,通过提交证据证明处罚行为合法,符合"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税务登记信息错误案件

- 案例:

李女士因税务机关疏忽导致税务登记信息错误,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李女士需证明信息错误造成的损失,但因被告原因无法提供充分证据,法院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 法律分析:属于行政赔偿案件,原告需证明损害事实,但因被告过错导致证据缺失,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行政不作为案件

- 案例:

王先生申请办理营业执照未获回应,提起行政诉讼。王先生提供过申请的证据,但被告以"内部流程"为由拒绝提供,法院判决被告履行职责。

- 法律分析:起诉被告不作为时,原告需证明曾提出申请,但因被告不作为导致证据不足,法院支持原告诉求。

三、举证责任分配的保障措施

被告举证责任豁免:被告不提供或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证据。

第三人证据规则: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时,第三人可提供证据。

四、总结

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以"被告举证"为核心,但在特殊情形下适用倒置。原告需注意提供初步证据和申请材料,而被告则需严格履行举证义务。若因被告原因导致原告无法充分举证,法院将依法作出有利于原告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