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儒林外史作品介绍?

59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讽刺手法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腐蚀,展现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风俗画卷。以下是综合介绍:

一、作品背景

创作时间: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

历史跨度:从元末明初写起,至明万历四十四年结束,历时约248年,跨越13代帝王更替。

作者背景:出身仕宦之家,曾祖父、祖父两代进士,晚年贫困潦倒,对科举制度有深刻反思。

二、核心内容

主题思想

批判科举制度僵化与吏治腐败,揭露功名富贵对人性的腐蚀。

褒扬坚守理想、淡泊名利的真儒士,如王冕、杜少卿等。

结构特点

采用章回体形式,共56回,通过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形成社会风俗全景式画卷。

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涵盖元末明初至明末社会各阶层。

人物塑造

典型形象

范进:

中举前穷困潦倒,中举后癫狂,反映科举对人的异化。

周进:受权贵白眼,经历科举挫折后悲愤交加,象征知识分子的无奈。

王冕:隐士形象,代表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

群体刻画

虚伪儒士(如严监生、赵太爷)与真儒士(如杜少卿、虞博士)形成鲜明对比。

三、艺术特色

讽刺手法:以幽默笔触揭露社会弊病,如《范进中举》的夸张描写。

语言风格:白话纯熟,人物对话生动,兼具文学性与现实感。

历史价值:开创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的范式,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四、历史地位

与薄伽丘、巴尔扎克等西方作家并称“世界文学名著”。

被纳入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常作为中考考点。

《儒林外史》通过犀利笔触展现了封建末世文人群像,既批判现实又寄寓理想,是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