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大气层被分为 五层,它们分别是:
对流层
高度:从地表延伸到约12公里的高度。
特点: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逐渐降低,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是地球陆地气候形成的一层,负责大气循环和热能传递,是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场所。
平流层
高度:从对流层顶部延伸到约50公里的高度。
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因为含有大量的臭氧分子,可以吸收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表面免受紫外线和其他有害辐射的影响。
中间层
高度:从平流层顶部延伸到约85公里的高度。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存在大量的原子氧和分子氮,对地球表面的生态没有明显作用,但对于电离层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暖层(热层)
高度:从中间层顶部延伸到约1000公里的高度。
特点: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因为高能辐射导致气体分子电离,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该层对于无线电波的反射具有重要意义。
散逸层
高度:从暖层顶部延伸到约3000公里的高度。
特点:气体非常稀薄,主要由原子态的氧、氮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等宇宙射线的直接照射,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这些层次共同构成了地球复杂的大气结构,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共同维持着地球表面的生命和环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