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学目标时,可以遵循以下要点:
行为描述 :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做什么,以便在学习结束时能够观察到他们的学习成果。可观察性:
目标应该是可衡量和可观察的,以便能够确定学生是否已达到目标。
具体性: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避免模糊或含糊不清的描述。
实现可能性:
目标应该合理可行,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课程要求。
精确性:
教学目标需要准确表达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能力,在表述上要尽量具体明确,避免模糊或者含糊不清。
实际性:
教学目标需要与学习者的现实需求和相应的学习阶段相符合,不断引导学习者关注现实生活的场景,使得学习内容更有实际应用性。
全面性:
教学目标应指向学生的情感维、认知维、技能维等维度,各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可操作性:
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行为发生的变化,可操作、可检测。
适切性:
教学目标的适切性,符合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
教学目标的写法
教学内容的名词性说明
,指出学生将学什么。
教学目标的一般陈述,以学生为主体,包括行为动词和标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具体条件,说明达到目标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和环境。
教学目标的验收标准,包括评估方式、评估标准、评估内容等,以此来确保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示例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英语中的基本语法规则。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别是硝酸的强氧化性。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语法规则进行简单的英语写作和口语交流。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硝酸的性质和反应。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通过以上步骤和示例,可以编写出既明确又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估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