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雄鸡断尾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59

雄鸡断尾在古代诗词中指的是一种 自毁求生的典故。具体来说,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描述的是雄鸡因为害怕成为祭祀的牺牲品,而自行断尾的行为。后来,这个典故被用来比喻人因为害怕被杀而选择自尽,或者是为了保全自身而采取的一种极端手段。

在《左传》的记载中,宾孟在郊外看到一只雄鸡自断其尾,并询问侍者原因。侍者回答说,雄鸡是害怕自己被用作祭祀的牺牲品。这个典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祭祀的重视,以及牺牲品所承受的痛苦和恐惧。

此外,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答桐花》中提到:“雄鸡自断尾,不愿为牺牲。”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赠爽白鸡断尾》中写道:“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这些诗句都通过雄鸡自断尾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尊严和自由的珍视。

综上所述,雄鸡断尾在古代诗词中主要作为一种自毁求生的典故出现,用来比喻人因为恐惧而采取的自我伤害行为,或者是为了保全自身而采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