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防雷接地的标准做法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设置接地装置
选择适当的接地装置,如接地棒、接地网或接地网格等。接地装置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快速将雷电流引入地下,并保持地电势的稳定性。
合理布置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雷电活动的频率和强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接地装置的位置应选在建筑物周围离建筑物较远的地方,避免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
良好的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接地电阻越小,接地系统对雷电的吸收和分散能力越强。常见的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包括增大接地面积、增设接地极、改善土壤导电性等。
多层接地
将接地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设置接地装置。这样可以增加接地的路径,提高整个接地系统的接地效果。
接地系统的连通性
接地系统内各个接地装置之间应保持良好的连通性,确保雷电在系统内畅通无阻地流动。
接地系统的维护
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的状态,确保接地装置正常工作,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对于出现接地电阻增加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接地装置。
确定接地位置
建筑物的基础防雷接地应该设置在建筑物的四个角落处,以确保接地电阻的均匀分布。同时,接地位置应该远离水源、油池、化学品等易燃易爆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开挖接地坑
接地坑的深度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深度应该在1.5米以上。接地坑的宽度应该根据接地体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宽度应该在0.5米以上。开挖接地坑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坑壁塌方。
安装接地体
接地体是基础防雷接地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将雷电电荷引入地下。接地体的材料一般为铜杆或镀锌钢管,长度应该根据土壤电阻率来确定,一般来说,长度应该在2米以上。接地体应该垂直于地面,安装时需要注意固定,避免倾斜。
填充接地坑
接地坑填充材料应该选择导电性能好的物质,如石墨粉、煤灰等。填充时需要注意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空隙。
连接接地体
接地体需要与建筑物的防雷系统相连接,一般来说,连接方式有螺栓连接和焊接连接两种。连接时需要注意接触面积,确保连接牢固。
测量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是衡量基础防雷接地效果的重要指标,测量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接地电阻测试仪器。接地电阻应该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一般来说,接地电阻应该小于10欧姆。
接地体的连接要求
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缝处均应做防腐处理(埋设在混凝土中的除外)。接地体连接完毕后,应测试接地电阻,独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防雷引下线
防雷引下线有明敷和暗敷两种,引下线的间距应视建筑物的防雷分类而定。第一类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2m,第二类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第三类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5m。明敷防雷引下线一般使用40mmX4mm镀锌扁钢或12镀锌圆钢。
避雷引下线
工艺说明:接地装置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屋面避雷带
工艺说明:避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