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两次选择与意大利结盟,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无奈选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面临英法联军的强大压力,而意大利原本是同盟国成员,但在战争后期“倒戈”加入协约国,对德国构成威胁。然而,当时德国别无选择,意大利在小国中仍算较强者,且相对于其他可能的盟友,意大利至少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再次面临英法联军的压力,且意大利在战争初期表现不佳,但德国在找不到其他可靠盟友的情况下,不得不再次选择意大利作为盟友。
共同敌人
德国和意大利都视法国为敌人。法国在历史上曾多次侵略意大利,拿破仑时期更是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占领。因此,两国联合起来对付法国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经济相似性
德国和意大利在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上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属于后起之秀,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快速工业化的进程。这种经济上的相似性也促进了两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
战略利益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通过结盟意大利,可以在战略上形成对法国的有效牵制。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力量对德国的防御和进攻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任与愧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虽然最终“倒戈”,但德国可能认为这只是意大利的权宜之计,且意大利在战后表现出了对德国的信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在战争初期的不佳表现可能让德国觉得再次选择意大利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同时也可能出于对上次“背叛”的愧疚,意大利在战后表现出了更好的合作态度。
综上所述,德国两次选择与意大利结盟,主要是出于无奈、共同敌人、经济相似性、战略利益以及信任与愧疚等多方面的考虑。尽管意大利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并不总是令人满意,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德国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意大利作为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