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的成功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但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埋头在家里读书。白天帮助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
19岁那年,华罗庚感染伤寒,险些丧命。卧床半年后,落下终身残疾。他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他幽默地说自己走路是“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华罗庚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战胜病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他的经历激励了无数热爱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