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的简称及其由来如下:
北京市(京):
最早称为“蓟”,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天津市(津):
明朝时,燕王为争夺皇位,在此发兵渡河,打败明惠帝,为纪念此事,称此地为“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
上海市(沪):
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因捕鱼工具“邕”而得名,后来“邕”改为“沪”。
重庆市(渝):
因嘉陵江古称渝水,隋文帝杨坚在此设置渝州,故简称“渝”。
河北省(冀):
古代属冀州,故简称“冀”。
山西省(晋):
春秋时属晋地,故简称“晋”。
辽宁省(辽):
位于辽河下游,因辽河南得名,简称“辽”。
吉林省(吉):
满州语称“沿江”为“吉林乌拉”,即沿松花江的意思,故简称“吉”。
黑龙江省(黑):
北部有名河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
江苏省(苏):
位于长江下游,旧称江宁、苏州二府,现取二府首字为名,简称“苏”。
浙江省(浙):
位于中国东南部,因最大河流浙江而得名,简称“浙”。
安徽省(皖):
位于长江下游,旧称安庆、徽州二府,今以二府首字合称,内有皖山,春秋时该地曾为皖国,故简称“皖”。
福建省(闽):
《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简称“粤”。
江西省(赣):
赣江贯穿全境,故简称“赣”。
山东省(鲁):
春秋时期,山东是鲁国和齐国的地盘,所以简称“鲁”。
河南省(豫):
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河南的区域范围相当于豫州,故简称“豫”。
湖北省(鄂):
源于商代的鄂侯,地点在今天河南一带,故简称“鄂”。
湖南省(湘):
源自湘江,承载着楚文化的历史印记,故简称“湘”。
广东省(粤):
西周金文中“粤”由“雩”演化而来,雩字类似下雨的样子,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先秦时期,中原称长江以南为“越”,广东一带被称为百越,《诗经》中粤又通“越”,故简称“粤”。
海南省(琼):
以海南岛得名。
四川省(川):
主要部分在长江上游盆地,简称“川”。
贵州省(黔):
战国时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唐王朝设黔中道,建黔州郡,简称“黔”。
云南省(滇):
以滇池得名。
陕西省(陕或秦):
“秦”代表秦朝的辉煌,简称“秦”;“陕”取自陕州,是早期行政区域划分的结果。
甘肃省(甘或陇):
“甘”源于甘州,反映农业丰收;“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