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壁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代建筑。关于九龙壁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
九龙壁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个皇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照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龙壁。
代王朱桂与王妃徐氏的请求
代王朱桂酒足饭饱后,看到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龙壁,非常高兴,吵嚷着也要在大同的皇宫前造一座更加宏伟的九龙壁。王妃徐氏也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龙壁长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无奈,只好应允,所以至今大同的九龙壁全国最大。
明崇祯末年王府大火幸存
明崇祯末年,王府遭遇大火,仅有琉璃九龙壁幸存。
清乾隆年间重建
九龙壁原为“罗汉堂”的一座影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的一场大火将尚未完工的罗汉堂及后部殿宇焚毁后再未重建,而是改建成一座七间歇山顶大殿,名为“大圆镜智宝殿”,后院则建有四十三间转角库房,用于存放《大藏经》经板。于是,为罗汉堂建造的九龙壁,也就摇身成为“大圆镜智宝殿”的影壁。
综上所述,九龙壁不仅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