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显得有力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力度的表现
力度主要表现在停顿上,而不是速度上。在拍点上停住能够成功一半,另一半在于以臂带手,手腕不要用力,用力点应在肩和肘,但不要夹着,要用力甩出手,这样显得有力度。
指挥的基本姿势
指挥站立要稳,身体有控制的放松,垂肩而立,双脚分开,背部形象舒展高大,感觉舒适而自然。面部表情要丰富自然,眼睛要明亮且富有表达力。双手是合唱指挥的主要工具,手的基本姿势包括手指自然弯曲、掌心向下、手握空拳、拇指和食指轻捏、手掌自然伸张等,这些姿势都能表现出不同的力度和情感。
手臂与手掌的运用
手臂的上下运动通常表示音量的大小,手指的开合可以表示音量的细微变化。例如,在指挥《忆秦娥·娄山关》时,可以通过握拳手形和手臂抬高来传达极强的力度要求。在指挥《我的祖国》时,指挥者需及时改变手形及挥拍来契合作品的情绪,随着歌曲的发展,逐渐加大手臂挥动的幅度和加快挥拍速度,从而改变合唱团的演唱力度。
拍子的掌控
拍子是合唱指挥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决定了乐曲的速度、节奏及强拍点。指挥者可以通过改变拍子的速度和节奏来影响合唱团的演唱力度。例如,在指挥2拍、3拍和4拍的作品时,要注意强拍和弱拍的击拍动作和反射动作,以表现出不同的力度效果。
肢体语言的应用
指挥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类肢体语言,如手势和面部表情等,以引导合唱团成员精确演绎各类作品。这些肢体语言是无声的指令,向演唱者传达何时开始演唱、如何调控音量与音色、如何调整演唱速度与节奏等信息。
对作品的理解
指挥者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揣摩,挖掘作品的表现主题和情感。这种理解和揣摩能够帮助指挥者更好地设计指挥动作,从而表现出作品的力量和情感。
自信与气场
指挥者要表现出自信,这种自信能够给队员带来极大的鼓励,从而更好地发挥合唱水平。自信也要在足够熟练技术水平上增加,盲目的自信会让合唱效果受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合唱指挥可以有效地显得有力量,并引导合唱团成员精确演绎各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