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在 223年春。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退守白帝城,并在那里病危。他将自己的儿子刘禅以及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并留下遗诏,希望诸葛亮能够辅佐刘禅,如果刘禅不成才,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具体过程如下:
背景: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遇惨败,退守白帝城,并因积劳成疾,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托孤:
刘备在白帝城召见诸葛亮等人,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告诉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的回应:
诸葛亮泪流满面,表示将竭尽全力辅佐刘禅,绝不敢有丝毫自己当皇帝的意思,并承诺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续:
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改年号为建兴。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六次出祁山,试图北伐中原,但最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五丈原。
白帝城托孤不仅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无限信任,也展现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担当。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成为权谋史中的经典之作,为蜀汉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奠定了重要基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