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正式分为 三级,即 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通常在秋季举行,因此又称秋闱。
参加乡试的必须是秀才可以先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
由通过乡试的举人参加,通常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师举行。
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
由通过会试的贡士参加,通常在会试后的一个多月进行。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并根据成绩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综合以上信息,清代科举正式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逐级选拔,最终选拔出进士,并根据成绩授予不同的荣誉和官职。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