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菌种的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显性性状鉴定
外观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和肉眼观察菌种的外观形态,如菌种的纯度、生活力强弱、颜色、菌龄、均匀度和出菇快慢等。
菌丝体形态:优质菌种的菌丝体应粗壮、洁白、浓密,生活力强,并具有该品种所特有的风味。无菌丝萎缩、发黄、脱壁或产生菌皮等老化现象。
隐性性状鉴定
出菇栽培试验:通过出菇试验鉴定菌种的产量及生产性能,只有产量高、品质好的菌种才是优良菌种。
抗逆性:观察菌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如干、湿、温度等。
培养观察鉴定
培养基适应性:观察菌丝体在干、湿和干湿相宜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若菌丝在前两种条件下能良好生长,而在干湿相宜的条件下生长最佳,则说明是好菌种。
液体培养鉴定:通过配制糖水溶液进行培养,观察菌丝体的生长情况,如液面出现气泡、产生“油皮”或浑浊现象,说明菌种本身有杂菌。
锯木屑瓶栽鉴定和周期产量鉴定
瓶栽鉴定:将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在恒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情况,若未发现杂菌和异常现象,则说明菌种可靠。
周期产量鉴定:在瓶壁和料面上出现子实体原基和少量子实体后,再进行周期产量鉴定,若子实体生长旺盛、高产优质,则说明菌种可靠。
标签和日期检查
标签信息:检查菌种瓶(袋)标签上的日期,若菌龄过长,菌丝萌发慢,菌丝质量差,抗杂菌能力减弱,不宜再作菌种使用。
杂菌检测
异常斑点或片块:观察菌种瓶(袋)周围或表面是否有红、黄、黑、绿等异常斑点或片块,若存在则说明菌种已被杂菌侵染。
破损检查:检查菌种瓶(袋)是否被打开过,瓶(袋)外表有无破损,若有则可能被杂菌污染。
菌种纯度检测
菌落形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通过稀释涂布或平板划线,观察单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光泽等是否相似。
细胞形态: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反应,观察细胞形状、大小、荚膜等特征是否一致。
芽孢检测:检测样品是否形成芽孢,及其大小、位置、形状是否一致。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全面鉴定菌种的质量,确保选择的菌种适合用于生产,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鉴定方法,以确保菌种质量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