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包括一系列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旨在帮助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疾病。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解剖学:
研究人体结构、器官和组织的学科,分为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
生理学: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过程,包括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以及身体对内外环境的调节。
病理学:
研究疾病的本质和机制,包括病理变化、组织学特征和病因。
免疫学:
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学科,了解免疫防御机制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微生物学:
研究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的结构、生物学特性和与疾病的关系。
药理学:
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学科,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流行病学: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影响因素,用于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
临床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临床医学中的问题进行科学观察并做出科学解释。
病理生理学:
研究疾病过程中生理学上的异常变化和机制。
诊断学:
包括症状学、体征学、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用于确定疾病的性质和位置。
内科学:
涉及对内脏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心脏病学、肺病学、肾脏病学等。
外科学:
涉及手术治疗,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等。
妇产科学:
专注于女性生殖系统和妊娠、分娩过程的医学。
儿科学:
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
急诊医学:
专注于急性疾病和严重创伤的快速诊断和治疗。
临床生物化学:
研究人体内生化过程的变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临床遗传学:
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
呼吸困难:
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的改变。
MRI成像原理:
人体氢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射频脉冲激动后共振,经计算机处理的人体断面图像。
咯血:
喉及其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
呼吸衰竭: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
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病程中由于某种诱因使全身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引起血压骤然上升。
终末消毒:
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所住病室、所用的物品及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循证医学:
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
成分输血:
将全血中各种有效成分用物理方法分离成高纯度、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输用。
智力下降:
主要表现为反应速度减慢,快速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容易健忘。
消毒:
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脑电图(EEG)检查:
通过脑电图仪将脑的自发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检查脑功能的方法。
迟发感染:
又称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之久。
这些名词涵盖了临床医学的多个基础领域,是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