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子路、冉有和曾皙的志向进行了评价,具体如下:
子路
志向:治理一个受到大国侵略而又发生了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且保证在三年之内使这个国家的人民勇于作战,懂得正义和道理。
评价:孔子赞赏了子路的坦率和豪爽,但批评了他的不谦让。孔子认为子路把治理国家看得过于容易,并且说话不够谦虚,因此对他微微一“哂”。
冉有
志向:治理一个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目标是三年之内使那个国家的人民富足。
评价:孔子肯定了冉有的谦虚态度,但对他过分谦虚表示了不满,认为他应该更有抱负和自信。
曾皙
志向:描绘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富足安康、家国安宁的大天下承平景象。
评价:孔子对曾皙的志向表示赞赏,认为他的理想符合儒家追求的“大同”社会。
这些评价反映了孔子对弟子们不同志向的看法,既有赞赏也有批评,体现了他对弟子们性格和能力的全面了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