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缔与关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象不同
取缔:主要针对非法的、违规的行业或活动,如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吧等违法、违规的行业,政府予以彻底的取消或禁止。
关闭:主要针对生产经营中管理不善,引发的卫生不达标、服务质量不过关等不合格事项,被工商管理部门责令整改,关闭整顿。
法律意味不同
取缔:具有更强的行政违法处理意味,一旦被取缔,相关主体将被全盘否定,不得再犯。取缔通常伴随着查封、没收非法所得等具体内容,具有惩前毖后的功用。
关闭:更多是行政管理手段,目的是督促企业整改,改善经营条件,达到合法经营的标准。关闭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的彻底消失,企业可能通过整改后重新获得经营资格。
程序不同
取缔:需要经过发现、认定违法、勒令停止并处罚等程序,通常涉及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
关闭:通常是在企业被责令整改后,若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到整改要求,由工商管理部门决定关闭,并可能伴随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后续处理不同
取缔:对于被取缔的非法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收缴其印章、标识、资料、财务凭证等,并登记造册,彻底消除其违法主体的能力。
关闭:关闭后的企业,若整改达标,可以通过相关程序重新恢复经营,而无需彻底消亡。
综上所述,取缔与关闭在法律意味、程序和处理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前者针对非法行为,后者针对管理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