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沙丘城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在沙丘城闲居时对友人杜甫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高卧沙丘城”一句,既描述了李白闲适的生活状态,也隐含了他对过去与杜甫共度的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无尽思念。
李白在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载)秋,于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南游江东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鲁中的寄寓之地。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当作于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载)秋,时李白四十五岁。公元744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三十三岁却仍未进入仕途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梁园相会,并同游孟诸、齐州等地。第二年夏,两人又在东鲁会面。他们情投意合,亲密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地步。公元745年秋,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南游江东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因此,“高卧沙丘城”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李白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