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预处理或一级处理
机械处理:包括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等,主要去除污水中的粗大颗粒和悬浮物。
调节池:用于调节污水的水量和水质,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在调节池内进行混合,可达到中和的目的。
生物处理或二级处理
活性污泥法:通过曝气阶段进行有机物降解,分为吸附阶段和稳定阶段。吸附阶段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稳定阶段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生物膜法:依靠固着于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膜来净化有机物,包括水解、酸化、产乙酸和产甲烷等阶段。
其他生化处理工艺:如SBR(间歇活性污泥法)、CASS(连续进水式SBR曝气系统)、MSBR(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
深度处理或三级处理
砂滤:通过砂滤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混凝:通过投加混凝剂使污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相互聚合并沉淀。
微滤: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反渗透:通过半透膜去除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和有机物。
电渗析:通过电场作用分离水中的离子。
离子交换: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离子污染物。
消毒: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活性炭吸附: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色度。
脱氮除磷:通过生物脱氮除磷法或其他化学法去除水中的氮和磷。
污泥处理
污泥浓缩:通过重力沉降或气浮等方法浓缩污泥。
污泥脱水:通过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等设备进行污泥脱水,得到泥饼。
污泥干馏裂解:通过高温干馏将污泥转化为燃料或化工原料。
污泥堆肥:通过微生物发酵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
中水回用
膜生物反应器(MBR):通过膜分离技术将生物处理单元中的水与污泥分离,得到澄清后的出水。
中水贮水池:将处理后的中水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冲厕等非饮用用途。
以上是污水处理厂的一般工艺流程,具体工艺选择应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排放标准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