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便错,动念即乖”是一句 强调言语和思维局限性的佛教术语。这句话通常用于提醒人们,在言语和思维上达到一种超越和清净的境界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一旦开口说话或动念,就难免会犯错误或偏离正确的认知路径。
具体来说:
言语道断:
意味着言语无法完全表达真理,一旦开口就难以避免错误。
心行处灭:
指的是心念一动,就已经偏离了真理,无法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净。
开口便错:
强调一旦开始用语言去描述或定义某些事物,就可能失去其真实的意义。
动念即乖:
意味着一旦有了分别心和执着,就已经开始偏离了正确的认知路径。
这些表达提醒我们,有时候需要超越传统的认知方式,放下成见和执着,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在佛教语境中,这句话也常用于禅宗的修行,强调通过内心的觉悟和放下,来达到一种超越言语和思维的清净境界。
因此,“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不仅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也是一种修行上的指导,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觉悟,避免被言语和思维所束缚。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