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是中国政府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而制定的三个重要行动计划。
大气十条
定义:大气十条是指《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中规定的十条措施,旨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主要内容:
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
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对未通过能评、环评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提供贷款支持,不得供电供水。
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问题。
水十条
定义:水十条是指《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最早称为“水计划”,因与“大气十条”相对应而改为“水十条”。
主要内容: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
整治城市扬尘,提升燃油品质,限期淘汰黄标车。
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和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
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农业用水和化肥农药使用。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
推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确保水环境执法有力。
土十条
定义:土十条是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硬任务”。
主要内容: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推动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应用,提高治理效果。
加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这三个行动计划分别从水、大气和土壤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任务,旨在全面提升中国的环境保护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