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出自帝尧的后裔
刘姓最早的一支源自帝尧的后裔刘累。刘累是帝尧的第九个儿子明建的后代,因封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南)而得姓。
刘累在夏朝时期因养龙有功,被孔甲帝任命为右丞相,并赐姓“御龙氏”。后来,因饲养不善,刘累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山一带,其后代遂以刘为姓。
出自姬姓
刘姓的另一支源于姬姓,是周太王的后裔。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
另一说是周定王把从河南偃师赐给其弟姬昌(即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中有一支被封于刘邑,其后代以刘为姓。
出自齐国大将刘导
刘姓还有一支出自齐国大将刘导。汉高祖第三年,平度孝宗投降刘邦,他的后代被封为刘,一直延续至今。
国王赐姓或改自另一姓氏
刘姓也有可能是通过国王的赐姓或改自其他姓氏而来。例如,项伯助刘季灭楚有功,故赐姓刘。
另外,晋襄公去世,刘雷的另一个后代奉命前往秦国迎接公子勇归来,不料在回国的路上被拦下,士大夫不得不选择留在秦国。后来,大臣认为金留在秦国不好,就把他召回国。留秦士人之子康及部分亲属恢复刘姓,刘邦为该分支后裔。
图腾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刘姓最初可能与某种图腾或自然崇拜有关。在古代,人们常以生活中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作为部落的标志,这些标志逐渐演化成为姓氏。
封地说
刘姓源自古代的封地名。相传,周朝时期,有一个王族后裔被封在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其后代便以封地名为姓,即刘姓。
综合以上说法,刘姓的来源主要有帝尧的后裔、姬姓、齐国大将刘导以及国王赐姓或改自其他姓氏等几种。其中,帝尧的后裔刘累和姬姓的刘氏形成于夏朝和春秋时期,是刘姓的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