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蚀根据其腐蚀机制可分为 化学腐蚀和 电化学腐蚀两类,具体分类如下:
一、化学腐蚀
金属与周围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过程中不产生电流。例如:
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主要成分为FeO、Fe₂O₃、Fe₃O₄)
铝在四氯化碳或乙醇中的腐蚀
镁或钛在甲醇中的腐蚀
特点:腐蚀产物为金属化合物,电子转移直接在金属与氧化剂之间进行。
二、电化学腐蚀
金属在电解质溶液或潮湿环境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伴随电流产生。主要类型包括:
析氢腐蚀:
金属表面生成氢气(如铁在酸性介质中生成FeH₂)
吸氧腐蚀:
金属在含氧环境中生成氧化物(如钢铁生锈)
其他类型:
包括点蚀(如铝腐蚀)、盐浴腐蚀、海水腐蚀等
特点:存在阳极(金属失电子)和阴极(氧化剂得电子)反应,腐蚀速率较快
三、其他分类维度
按介质类型:化学腐蚀(如氧气、酸类)和电化学腐蚀(如电解质溶液)
按破坏形态:全面腐蚀(整体破坏)和局部腐蚀(如坑蚀、穿孔)
防护措施(以化学腐蚀为例):涂油漆、镀锌、使用缓蚀剂等
综上,金属腐蚀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类,实际环境中两者常同时存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