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知足常乐”的典故出自 《道德经》和 《列子·天瑞》,具体出处和典故内容如下:
《道德经》
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列子·天瑞》
孔子游泰山时,遇见荣启期,荣启期衣不蔽体,但边弹琴边唱歌,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孔子问他为何如此快乐,荣启期回答:“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
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知足常乐”的思想,即知道满足就能常常快乐。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