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隐”的下一句是 “隐而任之”。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路》,原文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段话中,孔子在讨论“直”的内涵时,提出了“亲亲相隐”的观点,认为在亲密关系中,为了维护家庭和谐,子女可以为父母隐瞒罪行,这种隐瞒是符合“直”的。
“亲亲相隐”这一原则在中国古代法律中也有所体现,称为“亲亲得相首匿”,是指夫妻、父母、子女以及特定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免除处罚。这一原则反映了古代法律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和对人性关怀的考虑。
然而,这一原则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并不适用,因为现代法律强调公正和法治,要求公民有义务揭露犯罪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尽管如此,“亲亲相隐”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仍然在道德和伦理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