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是一个四字成语,读音为jìn ruò hán chán。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它通常用来形容在某种压力或恐惧的氛围中,人们变得非常沉默,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声音。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杜密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刘胜,因为害怕而选择沉默不语,就像秋天的蝉一样不发声。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因为害怕或顾虑而不敢说话的人。
成语用法
“噤若寒蝉”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或补语,用来生动刻画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状态。例如,在描述高压统治下的民众时,可以说他们“噤若寒蝉,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近反义词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这个成语通过比喻的方式,形象地描绘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沉默和恐惧,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