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生平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也有说法认为他京兆长安(今西安)人。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主要成就
王昌龄以七绝见长,尤其是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仕途经历
王昌龄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陆游
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他是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主要成就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代表作有《示儿》等。
仕途经历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乾道七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杜甫
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主要成就
杜甫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仕途经历
杜甫青年时期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杜甫来到长安,参加应试,因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直到天宝十四年,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在奉先探家,第二年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至德二年,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离开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大历五年,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