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即愤怒青年的简称,主要特征表现为语言和行为偏激,对社会现实持有不满和批判态度。这一群体通常对一切事物都抱有怀疑和吐槽的心态,充满愤恨情绪。愤青的思想偏激、情绪化,持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并通过言论和行动表达出来。他们常常以愤恨和不满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了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
在现代社会,愤青现象主要表现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一般十分了解互联网,且很大一部分愤青是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并且他们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愤青的形成,是因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网络时代开始后中国的一种特别的现象。愤青最初只是在网络的BBS上表达着各种不满意见的少数人群,随着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人群的扩大,这一部分具有极端思维的人更容易吸引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而其队伍逐渐壮大,思想日益复杂。
需要注意的是,愤青这一群体的思想和行为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理性看待和引导。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