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使用主要涉及三个环节:预习案、探究案和课后训练。
预习案
时间:课前1-2天。
目的:让学生利用预习案进行充分预习、思考、讨论,明确学习目标。
操作:在上课前半天至一天收回预习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讲解。
探究案
时间:上课时或上课之前。
目的:根据探究案的基本环节,依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总结提升和当堂检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训练
时间:课堂学习结束后。
目的:利用训练学案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检验学习效果。
操作:要求学生认真及时完成并上交,教师进行批阅,也可以由学生相互批阅后再上交,教师进行二次批阅后总结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建议
课前预习:教师应在课前1-2天将预习案发给学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准备。
课堂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探究案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后巩固:课堂学习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课后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导学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