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的好段和好段点评
好段
见到象鞍的激动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江边的缅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象鞍的沧桑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种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中央还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告别村庄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雪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围着寨子走了三圈。”
好段点评
这些段落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嘎羧这一头战象的复杂情感和内心世界。特别是嘎羧见到象鞍时的激动和江边的缅怀,深刻地表达了它对过去辉煌岁月的留恋和对战友的深深怀念。象鞍的沧桑和嘎羧告别村庄的场景,则进一步凸显了它的英雄本色和对生命的尊重。
主要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讲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词意
亢奋:形容情绪激动、兴奋。
安静下来:由激动、兴奋等情绪转变为平静、沉稳。
摩挲:用手轻轻抚摸。
泪光闪闪:形容眼睛里闪烁着泪花。
凝望:长时间地、专注地看着某物。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几乎要震破耳朵。
英武豪迈:形容气势威武,精神焕发。
沧桑:形容经历了很多世事变迁,显得古老而庄重。
这些词语通过不同的语境,生动地描绘了嘎羧这一头战象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英雄本色和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