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存在于 春秋战国时期,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姬姓,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吴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由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三个儿子之一,太伯和仲雍,因周太王想传位于其弟季历(姬昌的父亲),他们便逃到江南,建立了勾吴古国。太伯和仲雍接受当地习俗,融入当地社会,并带来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使各部族纷纷归附。
吴国的国君先后有太伯、仲雍、季简、叔达、周章、熊遂、柯相继位。周章被周武王封为吴君,其后裔继续统治吴国。吴国在春秋中后期达到鼎盛,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时期,国力强盛,灭亡了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成为东南霸主。
然而,吴国最终因吴王夫差的骄傲自满和养虎为患,被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
此外,三国时期,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了吴国,国号为“吴”,史称东吴。东吴与曹魏、蜀汉三足鼎立,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建立孙吴,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东吴在孙权及其继承者统治下,存在了52年,直到西晋灭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