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收获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收获季节的开始
秋分正值秋季的中期,气温适宜,天空湛蓝,是丰收的季节。许多作物如稻谷、玉米、小麦等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成熟期,农民们开始忙碌地收割庄稼。
农事活动的多样性
秋分节气之后,农田里的农事活动变得多样而紧张。除了收获庄稼,还包括秋耕、晒粮、晾晒蔬菜等。秋耕是为了为来年的播种创造条件,通过翻耕土地,促使土壤松软,更有利于种子的生长。此外,晾晒蔬菜也是这个时候的重要任务,农民们将丰收的蔬菜晾晒储存,以备过冬之用。
日照时长和温度变化
秋分这天的日照时长正好是12小时整,昼夜温差达到8.3度,是作物成熟的最佳时节。这个时候的水稻含水量降到23.5%,正是收割的黄金期。气温每天下降0.37度,湿度下降0.82%,这种缓慢的变化让农作物能够自然脱水。
作物含水量和增产效果
秋分前后的气温和湿度变化有利于农作物的自然脱水,使得稻谷蛋白质含量达到7.8%,比提前收割高出0.6个百分点。此外,秋分时节收获的农作物产量较高,增产效果显著,一般可增产15-42公斤/亩。
地区差异
由于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不同地区的秋分时节收获时间可能有所差异,一般相差3.2天。
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的影响
秋分节气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
综上所述,秋分时节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黄金期,农事活动多样且紧张,日照时长和温度变化适宜,作物含水量低,增产效果显著,但也需要注意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