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指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文化成果,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和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
这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法治文明:
这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
生态行为文明:
这是在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
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育:
生态文化是联结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纽带和桥梁,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其影响和决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可持续发展观念: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教育:
要使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需要在全体公民中强化国情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手段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思想意识、制度规范、社会行为、文化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