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是一种 糜烂性毒剂。它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油状液体,具有芥末气味或大葱、大蒜味。芥子气对皮肤、粘膜具有糜烂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结膜炎和呼吸道粘膜发炎,严重时造成糜烂性水肿,并伴有继发感染。这种毒剂能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引起皮肤、粘膜的局部炎症、坏死,并能通过皮肤、眼、呼吸道粘膜吸收导致全身中毒,引起皮肤起疱,因此也被称为“起疱剂”。
芥子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毒剂之王”,并且在侵华战争(1937-1945)中曾被日军对中国军民使用。芥子气主要通过皮肤或呼吸道侵入肌体,潜伏期约为2-12小时。中毒后无特效药,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
芥子气还被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制造以及军用毒剂的生产。由于其高度亲脂性和挥发性,芥子气只需与皮肤接触就能中毒,并且容易通过血液吸收,导致全身性的毒性反应。
芥子气的毒性和危险性使其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其迟发效应可能导致癌变和畸变率增高。
综上所述,芥子气是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和致命性的化学武器,其使用受到严格的国际法规限制。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