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是指 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定义
道德绑架是利用道德作为借口,对他人施加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以胁迫或攻击的方式左右他人的行为。
社会观点
保守主义:认为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和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别人并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对其进行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反而是在捍卫道德。
自由主义:认为道德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因此不存在“义务”属性。
特征
道德性:表面上打着道德的旗号,实际上却是对他人施加压力。
公开性:通常在公众视野中进行,利用舆论压力。
胁迫性:通过威胁或攻击手段迫使他人遵从自己的意愿。
软约束性:虽然具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是软性的,依赖于社会舆论和个人良心。
例子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一些人会要求富人和名人捐助,而自己却不捐助,这被视为一种道德绑架。
要求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受到谴责,这也是一种道德绑架。
要求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否则就要被谴责,这同样被视为道德绑架。
影响
道德绑架可能导致社会道德标准的混乱,使人们难以明确什么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它可能削弱个人的道德自主性,使人们被迫遵从他人的道德标准,而非基于个人的道德判断。
道德绑架还可能破坏社会的宽容和理解,增加社会冲突。
综上所述,道德绑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道德、法律和个人权利等多个层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警惕道德绑架的存在,并努力维护一个基于理性和宽容的道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