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居民身份证已经经历了 两代的演变,目前即将进入 第三代。以下是各代身份证的主要区别和更换原因:
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1984年-2013年):材质
:采用印刷和照相翻拍技术塑封而成,为薄塑料卡。
号码位数:15位。
防伪技术:较为简单,容易被伪造。
功能:仅具备视读功能,没有机读功能。
更换原因:防伪性能较差,容易被不法分子伪造,因此需要更换为更安全的新一代身份证。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2004年至今):材质:
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
号码位数:18位,包含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和校验码。
防伪技术:大幅提升,增加了读取信息的功能。
功能:具备视读与机读两种功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更换原因:为了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减少鉴别真伪的难度,同时增加新的社会功能如信用信息、违法信息等。
第三代居民身份证 (预计2025年开始):材质:
尚未公布具体材质,但预计会采用更多新技术以增强安全性。
号码位数:可能继续为18位,但会增加更多的个人和社会信息。
防伪技术:预计会引入更多的防伪措施,如指纹识别和全球定位功能。
功能:除了视读与机读功能外,可能会增加银行卡、社保卡、购物等多种功能。
更换原因:进一步保护用户隐私,增加注销功能,扩展功能类别,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总结
第一代身份证由于防伪性能较差,已经被淘汰。
第二代身份证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上有了显著提升,目前是主要使用的证件。
第三代身份证正在逐步推广,预计将引入更多新技术和功能,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