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成语噤若寒什么?

59

成语“噤若寒蝉” 形容因害怕或紧张而不敢说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人因恐惧或顾虑而不敢发声。它通常用来描述在高压环境或紧张气氛中,人们因为害怕而保持沉默的状态。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杜密传》,其中有“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的描述,后来人们据此概括出“噤若寒蝉”这个成语。

成语用法

“噤若寒蝉”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补语,用来生动刻画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状态。例如:“在专制的高压统治下,民众噤若寒蝉,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缄口结舌、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直言不讳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的杜密在任太守期间,因秉公办事、为政清廉而受到尊敬。当他被革职回家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向当地官员推荐好人好事,揭发坏人坏事。而同郡的刘胜虽然也是告官还乡的太守,却闭门谢客,对世事不闻不问。颖川太守王昱对杜密说:“刘胜真清高。”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噤若寒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因害怕或顾虑而不敢说话的人。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特定情境下人们因恐惧或紧张而保持沉默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