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卫生间下水管道时,需综合考虑排水效率、防臭防堵、后期维护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具体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管道选型与布局
管径选择
推荐使用内径≥75mm的PVC管,排水速度更快且不易堵塞。
若空间允许,可预留110mm或120mm管径以提升排水能力。
管道走向
尽量走顶安装,减少地面渗漏风险,便于维修。
避免90°弯头,多用斜三通以缩短排水距离。
设备预留
提前确定洗衣机、热水器等设备位置,预留相应管口。
二、防臭防堵措施
存水弯设置
在洗脸盆、马桶等洁具处安装存水弯(S型或P型),利用重力隔绝臭味。
若洁具自带存水弯,可省略此步骤,但需确保存水弯高度不低于20cm。
密封性处理
管道接口处需涂抹防水胶,确保无渗漏。
管件连接处使用专用密封圈或胶粘剂,增强防水性能。
定期维护
每隔1-2年进行灌水测试,检查管道是否漏水或配件是否松动。
清理管道内杂物,防止堵塞。
三、安装规范
坡度要求
下水管道需保持1%的坡度,确保排水顺畅,避免反流。
管道总长度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3-5m以内。
管卡与固定
使用专用管卡固定管道,避免因震动或热胀冷缩导致漏水。
地漏安装高度不低于10cm,距离墙面5cm左右。
电源与管线分离
热水管与冷水管接口需平行,避免热量传递影响管道性能。
管道需远离电源线路,防止漏电风险。
四、其他注意事项
材料选择
优先选用无味、阻燃的PE管,确保长期使用安全性。
管道与砖砌结构之间需填充防水砂浆,减少渗漏隐患。
施工前检查
完成水电改造后,开启总阀20分钟,观察智能水表是否走动,判断是否漏水。
通过以上规范设计,可有效提升卫生间排水效率,降低渗漏风险,并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建议施工时由专业团队操作,确保每个细节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