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后提拔的规定如下:
挂职干部的身份和待遇
挂职干部在被选派到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相应职务进行锻炼时,仍属于选派单位的人,并占用原单位的编制。锻炼期满后,他们通常需返回原单位工作,但也有可能留用或提拔。
高校教师的挂职要求
45周岁以下的在岗高校教师系列人员(特定学科专职辅导员除外),在晋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前,应有一次累计6个月以上经考核合格的挂职锻炼经历。在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外派进修交流等方面,挂职锻炼人员会获得优先考虑。
其他公职人员的挂职待遇
干部在到基层或艰苦地区挂职锻炼期间,原单位在用人方面会优先考虑他们。挂职经历成为干部提拔的一个重要条件,包括新录用公务员也需有基层服务年限的限制。
挂职期满后的提拔机会
挂职期满后,干部通常会被提拔为某个部门或单位的领导。例如,县里要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时,会选派普通科员级的青年干部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挂职期满后再提拔为副科级领导。
领导干部的挂职与提拔
领导干部下派挂职是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的常见方式,挂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干部,在回到原单位后往往直接获得晋升,或者被优先列为后备干部继续培养。
综上所述,挂职经历对于公务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的提拔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挂职,干部不仅能够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还能在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获得优先考虑,最终有可能实现提拔。建议有意参加挂职的干部认真对待挂职期间的工作,积极表现,以争取更多的提拔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