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生平事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结合其家世、仕途与文学成就综合呈现:
一、早年生活与文学启蒙(712-735年)
出生背景: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京兆杜氏家族,曾祖父杜预为魏晋名臣,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著名诗人。
文学天赋:7岁能作诗,9岁已能书写,15岁扬名,20岁开始漫游齐赵,期间创作《咏凤凰》等诗,展现远大抱负。
二、长安求仕与安史之乱(735-770年)
科举挫折:35岁前多次科举落榜,735年赴洛阳考试失败后游历齐赵,与李白结交。
长安困顿:746年入长安,因直言敢谏屡次被拒,安史之乱爆发时被俘至长安,目睹战乱惨状,创作《春望》《三吏》《三别》等名篇。
流亡生涯:757年逃至成都,任工部员外郎,后居严武幕府,期间创作《江畔独步寻花》等欢快诗作,但生活仍困顿。
三、晚年漂泊与逝世(770年前后)
持续漂泊:770年前后举家东迁,途经夔州、鄂湘等地,贫病交加,最终在夔州逝世。
历史影响:其诗作被誉为“诗史”,开创现实主义诗歌新境界,与李白并称“李杜”,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关键节点补充
家庭变故:幼年丧母,30岁又丧父,经济困境加剧其文学创作的社会批判性。
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杜甫通过诗歌记录社会动荡,展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一生以诗为史,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其人格与作品共同构成唐代文学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