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处理规范及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无毒化:
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安全焚烧:
采用高温氧化技术将可燃性物质转化为CO2和H2O等有害气体,降低能源消耗及污染水平。
热解处理:
通过高温破坏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成分,实现不相容变形或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贮存的形态。
填埋场地选择:
对于含有高浓度的危废应优先考虑填埋场地的选择,使用土壤改良剂进行填埋需满足GB1859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规范》的要求。
标识制度:
危险废物必须进行包装(袋装、桶装),不得散装,容器应完好无损,并标明废物种类、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等信息。
管理计划及备案制度:
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应对危险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备案。
申报登记制度:
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转移、利用和处置情况进行申报登记。
源头分类制度:
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便于后续处理。
转移联单制度:
危险废物转移过程中需填写转移联单,确保危废的合法合规转移。
经营许可证制度:
危险废物处理单位需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
应急预案及备案制度:
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备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
贮存设施、利用设施、处置设施:
建立和维护相应的设施,确保危废的安全贮存、利用和处置。
业务培训:
与危险废物相关的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地面硬化处理:
危废仓库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设置泄漏液体和地面冲洗废水的收集渠,防止泄漏和环境污染。
分区贮存:
不同类的危废须分区贮存,设置矮围墙或在地面画线并预留明显间隔。
密闭包装:
产生气味或VOC的废物应实行密闭包装,防止有害气体泄漏。
环评报批和验收:
危废仓库须办理环评报批和验收手续,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运输管理:
运输危废需遵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要求,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
处理设施运行:
确保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处理设施,确保处理效果达到国家标准。
监督检查:
运输单位和处理单位应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情况。
这些规范和标准旨在确保危险废物的安全、环保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各相关单位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危废处理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