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预处理阶段
格栅过滤:通过格栅装置截留较大的悬浮固体物,如塑料碎片、纸片、木屑等。
沉砂池处理:通过自然沉淀或旋流等方式去除比重较大的砂粒和无机颗粒。
调节池处理:污水在调节池中停留一段时间,以均衡水质水量,并通过初步沉降作用减少油脂和悬浮物。
隔油处理:针对含油量较高的工业污水,设置隔油池或采用其他除油设备,将污水中的浮油分离出来。
初级与中级处理阶段
中和反应:如果污水pH值偏高或偏低,需通过添加酸碱中和剂调整至适宜范围,以便后续生物处理或化学反应。
絮凝沉淀:向污水中投加絮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及部分溶解态污染物聚集成团,通过重力作用下沉。
气浮处理:对于某些难沉淀的细微颗粒或乳化油,采用气浮法,通过微小气泡粘附污染物上升至水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生物处理阶段
活性污泥法:通过好氧和缺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
生物膜法:如MBR工艺,结合了生物处理和膜过滤技术,能高效去除有机物和氨氮,且出水水质优良。
深度处理阶段 (根据需求可选):化学强化工艺
:如化学除磷、化学沉淀等,针对特定污染物进行进一步去除。
过滤:通过砂滤、活性炭过滤等方法进一步去除微小颗粒物和溶解性污染物。
消毒:通过紫外线消毒、氯消毒等方法杀灭微生物,确保出水水质安全。
污泥处理与处置
污泥浓缩: 通过浓缩池或脱水设备减少污泥体积。 污泥干化
污泥堆肥:将污泥进行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
出水与回用
出水检测:对处理后的出水进行检测,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
出水回用:将处理后的水进行回用,如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以上是污水处理厂的一般工艺流程,具体工艺选择需根据污水的性质、处理要求以及排放标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