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也称为国际植树节或世界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旨在宣传森林效益、动员群众参加造林活动的节日。其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
近代植树节的设立则与孙中山先生密切相关。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最早意识到森林对国家和民族重要性并积极倡导植树造林的人之一。1915年,中华民国南京政府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并在1915年7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此外,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
综上所述,植树节的设立旨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中国的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